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一带一路”又结硕果:我国海外找钾取得重大突破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pmoa809fde2 | 发布时间: 2016-09-06 | 4293 次浏览 | 分享到:

  老挝钾盐资源丰富,政策环境较好,工业开发潜力较大,与已被境外大公司“瓜分”资源的传统钾盐产量大国相比,老挝更适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地。2001年,中老两国政府签署了《万象盆地钾盐开发勘查及可行性研究协议》,中国企业开始进入老挝发展钾盐工业。2003年中国完成了万象平原钾盐资源的地质勘查,探明开采储量1.323亿吨,预测资源量为133.62亿吨,并确定钾盐矿类型为光卤石矿,首采区光卤石矿开采储量为0.996亿吨,氯化钾平均品位为15.1%。目前有10家外资企业在该国进行勘探与开采,其中9家来自中国。老挝的局势相对稳定,投资环境良好, 一旦未来中国至老挝国际铁路建成,就意味着中老两国最为便捷的陆路运输通道已经搭建完成,老挝也将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钾肥供给基地。 
  有望破解国内钾盐困境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内粮食总产量已连续十年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粮食总产量已达到12428.7 亿斤,与2014年同比增加2.4%。但产量增加的背后,却是无法忽视的耕地肥力下降风险。目前中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为50%左右,主要原因是施肥不足及比例不合理引起的土壤板结化严重,只有通过使用化肥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才能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 
  作为钾肥的主要原料,钾盐一直是中国最为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2015年世界钾盐钾肥大会发布的信息显示,随着近年来国内盐湖钾盐开发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国产钾肥的供应能力已显着提高,自给率达到50%。即便如此,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中国钾肥对外依存度依然保持在50%左右,每年仍需要进口约600万—700万吨钾肥。 
  影响全球行业格局 
  全球钾肥供需格局长期以来存在严重不对称现象,世界上有超过150个国家消费钾肥,但钾盐资源分布的高度集中,只有包括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生产钾肥,造就了行业巨无霸的出现。 
  北美钾肥销售联盟(Canpotex)和白俄罗斯钾肥联盟(Belarus Potash Corporation,BPC)两大联盟控制了全球60%-70%的产能,导致国际钾肥贸易的定价权一直牢牢掌握在这些寡头垄断组织手中。两大联盟制定了国际钾肥贸易的游戏规则,并对不同区域市场采取不同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比如完全同质的氯化钾,东南亚的价格要高于印度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