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公司四楼的中控室,记者看到,一面大屏幕的中间,是采盐船上传的实时数据,左右两侧有80多个画面,对工厂内从加工到包装进行全流程监控。“这个结晶罐是我们的核心装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一个结晶罐一年可产20万吨氯化钾,目前正在做第三代。”生产一车间副主任张伟指着一块小屏幕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结晶罐整个车间一共有22台。
目前,盐湖股份钾肥分公司是整个钾行业里,唯一一家正浮选、反浮选、热熔、对卤法四大工艺全有的企业,四大工艺互为补充,增加了钾的回收率和生产率。去年,公司创纪录地生产了585万吨钾肥,产量全球第四,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成。
追溯历史,青海的盐湖产业正是从钾肥起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盐湖股份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在国内拥有广阔的市场,但高效开发远未止步。
“钾肥是‘粮食的粮食’,我们一定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上世纪70年代,企业一年才能生产1万吨钾肥,现在1天就能生产1万多吨。”吴光亚在盐湖股份已经工作了20多年,他比划着感慨:“实现完全自主化,企业用了41年!”
据了解,我国每年钾肥需求量在1500万吨至1600万吨之间。目前,国内钾肥还需进口,但正因为有盐湖股份的存在,让我国有了跟国外进行价格谈判的空间。
当然,盐湖产业的发展早已不仅仅局限于钾肥的开采。
下午两点多,阳光正好。记者来到察尔汗盐湖中心码头,这也是整个盐湖最中心的位置。
“1958年,开始提取钾;2012年,开始提取锂、镁……”在广场两侧共立着8块展板,上面记录着整片盐湖的矿产含量和“绿色开采-分级提取-综合利用”的开发全过程。去年,整个盐湖股份的营收已超300亿元。
沿着一条盐粒路,驱车从中心码头再往前开,便是盐湖股份在盐田基础上,开发出的察尔汗盐湖景区。从空中俯瞰,景区仿若一汪绿蓝相间的眼泪,出现在荒凉的戈壁中,这般梦幻场景,也让景区成为备受内地游客追捧的新晋网红打卡地。不远处,采盐船和工厂还在昼夜运行,一边是生态湿地、一边是卤水盐田,这里,已成为盐湖股份坚持绿色发展的最好注脚。
【新闻纵深】
刚刚进入11月,青藏高原的气温已降到了零下,这一温度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动力来说是不小的考验。趁着这波降温,青海几位理想one车主驾驶着爱车驶向察尔汗盐湖,第一是想测试汽车长途电池续航能力,第二是参观我国电动车电池核心材料碳酸锂的主产地。
今天,国产新能源汽车已驶向世界各地,备受全球消费者追捧,而这背后的“助推者”是青海盐湖产业。据统计,作为我国最大盐湖的青海察尔汗盐湖,氯化锂储量达1200万吨,占全国盐湖锂资源总储量的50%以上,提锂发展可谓得天独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