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实力 提高水平
为奋斗的青春添砖加瓦
今年10月23日,在青海省202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现场,当大家看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时,不由地发出赞叹:“有一门技术傍身,多好啊!”同学们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夸赞,清澈的眼睛里流露出满满的自信。
这份自信是青海职业教育重视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60亿元,用于各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省级“双高计划”“双优计划”、1+X证书试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西宁市以国家和省级骨干院校为示范、以绿色发展为特色的职业教育核心引领区,海东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产业带动专业为特色的职业教育重点推进区,海南州、海北藏族自治州及青南三州以绿色产业和生态保护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致富、技能报国之路。截至2022年,全省职业教育在校生共计12.33万人,比2012年增加3.19万人。
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这是职业教育的使命所在。
全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铸魂育人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作用,遴选优秀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青海学子在全国赛场收获颇丰。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专业教学水平,积极引进紧缺专业人才、聘任能工巧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教,促进校企“双师型”教师互动。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等9所学校入选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作用凸显 合作更广
为年轻的梦想提供广阔平台
2019年,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教育厅联合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首批遴选15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成立交通运输、现代农牧等10个职业教育集团,着力开拓职业教育产学研融合新路径。
目前,我省各职业学校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三峡集团等省内外145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聚焦现代农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面向在校学生和企业职工、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十年来共培训各类人员15万多人(次)。
一项项措施,一组组数据,真切体现出我省职业教育紧跟经济、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坚定不移地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在规模、结构、模式、服务等方面与区域重大战略协调互动,为推动产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目前,全省还在着力扩大招生范围和单考单招规模,招收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接受学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