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柴达木盆地崛起世界盐湖城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4-11-30 | 237 次浏览 | 分享到: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主要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因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盐湖,已发现盐湖矿产12种,其中钾、钠、镁、锂储量居全国首位。

支撑国内钾肥自给率过半,生产技术输出全球;破解高镁锂比盐湖提锂世界级难题,盐湖提锂释放产能;从单一资源开发,到形成钾、钠、镁、锂、硼酸五大产业集群……在柴达木盆地,一座具备世界级资源、技术、企业的盐湖城正在崛起。

在戈壁深处守护粮食的“粮食”

钾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对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有明显作用。在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盐湖股份”)的展览馆,一张老照片令人印象深刻:画面中,工人站在盐田中,手拿洋镐、铁锨,皮裤上糊满了盐浆。

盐湖股份所在的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的海西州格尔木市,是世界第二大盐湖。现代科学勘探印证:总面积达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其钠、镁、钾、锂的储量均居全国之首。

在柴达木盆地,烈日和狂风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挑战。经过多年探索,科研人员和当地干部职工正是利用了光和风,通过沟槽晒卤结晶光卤石、加水分解生产的方式,试制出了我国第一批钾肥,唤醒了在茫茫戈壁中沉睡的盐湖。

1958年8月1日,盐湖股份的前身察尔汗钾肥厂投料生产。突破反浮选冷结晶技术、研发升级冷结晶浮选技术、应用固液转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一连串的技术攻关让盐湖股份钾肥产能迅速迈进百万吨大关。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副市长胡红梅介绍,目前仅格尔木市就已形成800万吨钾肥、50万吨硝酸钾、42万吨氢氧化钾、7.2万吨碳酸钾的生产能力。一批企业长期扎根盐湖、集中攻关技术,使我国农业用钾由完全依靠进口转变为可长期保持自给率50%以上,发挥了钾肥价格压舱石的作用,钾肥开采和生产技术国际领先。

现代产业粗具雏形

盐湖素有“无机盐宝库”之称,不仅富集钾资源,还伴生储量可观的钠、镁、锂、硼、氯等矿产资源。

过去,盐湖资源提钾后会产生大量氯化钠和伴生镁、锂等多种元素的尾液,这些都被视为工业废液。如今,柴达木盆地围绕盐湖形成了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5大产业集群,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粗具雏形。

进入10月,位于察尔汗盐湖一角的盐湖股份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全力有序推进建设进度。

“技术创新贯穿项目各个环节。”公司项目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盐湖股份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采用“连续离子交换移动床+膜耦合”等最新技术,经过测算,预计能在提升工艺锂回收率25%左右的同时,降低47.4%淡水消耗,综合能耗(标煤折算)也将下降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