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跨越千里 情注高原 ——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援青干部、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刚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5-07-18 | 86 次浏览 | 分享到:

  说起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徐刚的话语里满是热忱。在市政府大力支持和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申报争取下,西宁市首次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任务,并以此为契机创下了多个令人瞩目的“首次”:首次培育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首次建立起知识产权领域涉刑严重违法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成为全省首批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区;建成全省首家“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站”,以及首批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和专利导航服务基地……这一个个零的突破,见证着西宁知识产权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徐刚始终琢磨着如何统筹多方力量,打造社会共治格局。目前,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在多个层面发力。在企业层面,着力推动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的培育;在园区层面,建立起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在市场层面,指导建设保护规范化市场;在行政层面,不断强化西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功能……“我们通过激活企业、园区、市场、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及社会各界的协同作用,构建了便捷高效、解纷多元、广泛参与的‘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体系。”徐刚说。

  “西宁凭借自然资源条件和特色非遗等优势,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方面具有独特潜力,完全可以充分运用地理标志保护这个专业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徐刚深挖西宁特色资源,精准发力。他带领团队指导圣源地毯集团申报,推动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同时,建立起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以及藏毯地理标志产区等级划分、产品质量特色品级划分机制,构建起统筹协调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让西宁特色产业在规范化保护中释放更大价值。

  西宁已成为他的“第三故乡”

  “援青工作不只是单向的‘援’,而是双向奔赴,在援青的过程中,我收获巨大。”徐刚感慨,“援青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三年的援青工作不仅帮助徐刚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升了境界,更让他收获了青海干部群众和“援友们”的深厚友谊。

  在徐刚心里,援青工作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对于援青干部而言,不能仅仅满足于当下的付出,更要把先进的理念、宝贵的资源或者制度化的成果留下来,让它们在西宁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化作持续“造血”的力量。

  分别的时刻终要来临,徐刚心中满是不舍。这份不舍,源于他在这里实实在在地奋斗了三年。这三年里,他与同事们并肩作战,一同想办法、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生于陕西、奋斗在北京的徐刚,在西宁的三年时光里,心中早已滋生出深厚的情感,这里已然成为他的“第三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