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从“有”到“优”:格尔木文化服务既“解渴”又“暖心”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5-08-30 | 35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格尔木市聚焦群众需求,以精准化、品质化、多元化为导向,持续提升文化服务效能,让高原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既“解渴”又“暖心”。

目前,全市现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影剧院3个、文化活动公园3处、大型文化广场7处、会展中心1个、城市书房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2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39个、农(牧)家书屋40个、寺庙书屋2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42个,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1个,全市文化服务场馆(站、室)覆盖率达到97%以上,惠及全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这正是格尔木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转变的生动缩影。

从“覆盖广”到“体验佳”:阵地升级暖民心

走进格尔木市图书馆,明亮的亲子阅读区,家长正陪着孩子翻阅绘本;数字阅读区的屏幕前,几位老人戴着老花镜浏览电子报刊。改造后的博物馆里,非遗展示角的各类彩陶复制品前,游客们驻足拍照……这座承载着城市文化记忆的场馆,通过功能分区优化、设施智能升级,年均接待游客量逐年增长。

不仅是城区,乡村文化阵地同样“旧貌换新颜”。针对农牧区特点,格尔木市投入专项资金,为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增设多媒体教室、民族乐器室,为102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备智能音响、投影仪等设备,还因地制宜打造“草原书屋”“戈壁文化角”,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城里一样的优质文化设施。

“以前下乡送书,村民总说‘不够看’,现在文化室月月更新图书,还能通过‘流动文化车’预约想看的书,服务越来越贴心了。”负责牧区文化服务的工作人员说道。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供需对接聚人气

近年来,格尔木市不再满足于送演出、送图书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问卷调查、群众座谈等方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群众要什么”和“我们有什么”结合起来。针对青少年开设书法、机器人编程等兴趣班;针对老年人组织健康讲座、棋牌比赛;针对农牧民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教学……多元化的服务让文化阵地成了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好去处。

“以前觉得文化活动离我们很远,现在文化站就在小区里,想学啥就能学啥,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了。”居民王秀兰笑着说。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类文化活动参与人次较往年同期呈增长态势。

从“线下见”到“云端联”:数字赋能无边界

在郭勒木德镇文化站,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室,让乡镇爱好民族手工艺品的农牧民有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丰富了各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