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在“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海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宋积晟介绍了海西州在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工作取得的成绩,海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贵尧介绍了海西州在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方面采取的有力举措及显著成效和在民生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问:海西州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有哪些亮点?
海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宋积晟:近年来,海西州紧紧围绕产业“四地”建设,突出绿色发展,着力构建“浓油重盐型产业”与“风吹日晒型产业”发展并重的新格局。攻克了盐湖提锂等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主导和参与制订盐湖产业标准195项,启动格尔木盐湖绿色产业园建设,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钾肥年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碳酸锂占20%以上、纯碱占15%以上,镁系产品独占全国高端市场。柴达木沙漠基地格尔木东基地开工建设,推动锂电、液流、压缩空气储能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抽水蓄能等调节性电源及配套750千伏、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清洁能源装机2600万千瓦,其中光伏风电新能源装机2577万千瓦,占全省50.6%。
充分发挥海西“青甘大环线”重要节点优势,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态培育、服务质量提升“三项行动”,着力丰富和创新文旅产品,成功推出黑独山火星探险、走进“天路”感悟红色精神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上半年,全州接待游客786.17万人次,同比增长23.1%。
部署开展全域打造柴达木绿色有机枸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安排州级扶持枸杞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35亿元,持续推动枸杞产业集群建设,枸杞种植面积43.6万亩。累计认证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9个,绿色有机食品企业118家、产品664个,“柴达木枸杞”品牌价值196.75亿元。同时,加快布局算电协同绿色发展,申报算力规模24600P;开工建设全球最大的微电网算力中心示范项目。冷湖世界级天文观测研究基地大口径多功能光谱望远镜等5台望远镜加快建设,天文科技“流量”加速激活文旅“增量”。
问:海西州在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方面采取了哪些富有成效的措施,效果如何?下一步将在哪些方面持续用力?
海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贵尧:今年以来,海西州坚持把工业稳增长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在抓调度、优服务、促项目三端发力,持续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常态化开展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产量实时监测分析,积极服务钾肥、纯碱等重点企业稳产满产,全力促进稀贵金属、金属锂等新建产能加快释放增量。上半年,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1.7个百分点。
建立州级领导包联重点企业工作机制,全力推动惠企政策措施落地见效,重点协调解决企业诉求问题33项。梳理制定工业产业发展机会需求“清单”和工业产业供给能力“清单”,召开对接会,畅通企业供需对接渠道,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匹配资源、深化合作搭建了信息互通桥梁,其中,政银企合作平台累计向金融机构推送融资需求30.9亿元,为企业缓解了融资难问题25家次。
积极培育规下企业升规纳统,上半年3家工业企业纳入规上统计库,成为今年以来全省首个新建成企业成功升规入库的地区。全力推动盐湖沃锦、汇信等企业释放更多增量,积极协调中国盐湖、青海油田等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东方电气风电叶片制造、西藏正沃高纯碳酸锂等项目前期工作。
海西州将把工业经济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支撑,进一步强化监测调度、入企服务、安全生产工作,全力奋战黄金季,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问:海西州在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计划?
海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宋积晟:我们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签约和落地齐抓、政策和服务同步,动态更新发布招商引资目录导引,重点规划推介盐湖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等11类108个项目,总投资约7200亿元,切实以招商引资工作质效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动力。
第26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海西州成功签约57个项目,总金额达594.34亿元,完成省定签约目标任务的136.63%,超出省定目标任务159.34亿元。围绕盐湖综合利用、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算力等领域洽谈对接重点企业200余家,“请进来”赴海西州考察企业100余家,促成绿色生物基乙二醇、槽式聚光器装备制造等重点项目成功签约。制定出台文件切实打破海西州内行政区划限制,最大限度盘活全州招商引资资源,以全州联动共享促进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全力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
坚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服务企业的重要抓手,完善“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服务模式,打造“一站式”招商服务平台,企业开办、建筑许可等事项办理环节削减40%,取水许可、水土保持等审批时限压缩为5个工作日。从提升水资源监管配置水平、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等6个方面提出22条意见,持续强化土地、水电、能耗指标等要素保障,努力保障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前具备条件、签约后顺利推进。
下一步,海西州将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聚焦盐湖化工、新能源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补短板、强动能、增后劲的好项目、大项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切实以招商引资新成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问:2025年,海西州在民生领域取得了哪些群众可感可及的成效?
海西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贵尧:海西州持续保持8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扎实推进十大类19项民生实事工程。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建立健全因病返贫风险人群预警和精准帮扶机制,累计识别防返贫监测对象271户820人。今年以来,帮助2082名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603名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人口实现就业,分别完成省定目标的109%、120%。
强化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协同,推动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全力打造“就在海西”就业品牌和“柴达木枸杞采摘”劳务品牌,城镇新增就业9953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70046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1.65%、4.96%,城镇登记失业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44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4元,位居全省前列,同比增长5.8%。
推动集团化办学和“县管校聘”改革同频共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化,各类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成效明显,中考录取率提升至72.2%,高考在校生本科率提高至83.45%,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94%。
深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引领带动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县域住院量占比同比提升16.2%,基层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同比提升37.98%。“三医联动”持续协同发展,海西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07693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18%。集采药品耗材平均降价超55%,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96.68%,医保基金使用管理更加安全高效,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底线不断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