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格尔木:“盐”与“光”的交响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pmoa809fde2 | 发布时间: 2016-08-22 | 10813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年4月,格尔木传出一个好消息:青海盐湖集团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将于年内全面建成、全线投产。

  听到这个期盼已久的消息,许多格尔木人都为之一振。这意味着,作为格尔木地区盐湖资源开发的核心工程,这个投资超过250亿元的大项目,自2010年7月开工,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就要完成了。

  喜事接二连三,格尔木光伏产业也捷报频传。5月26日,鲁能集团在青海格尔木开发建设的20MW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项目仅用45天就完成建设。6月,国电青海分公司格尔木三期50MW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也全面投产。

  不经意间,来自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的这两条信息,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感悟到,在新常态下,格尔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突破了重重困难,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活力,而新能源产业更是如雨后春笋,飞速发展。

  一

  在格尔木市的工业发展史上,有两大资源的开发,值得被深刻铭记。这两大资源,就是本文开头提及的盐湖和光能。

  作为“中国盐湖城”,盐湖与格尔木这座城市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因为盐湖,格尔木市在第二产业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格尔木市建政60多年来,它也实实在在为格尔木市的经济发展立下了大功。

  在这里,我们不妨先简单回顾一下盐湖开发的历史。

  建政初期,格尔木地区虽然有工业,但产品只有重革、轻革、皮鞋、砖、石灰等几种支农产品。此时的盐湖虽有一座钾肥厂,对地方经济发展却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对格尔木而言,盐湖资源就像阿里巴巴的宝藏,一旦打开,就能为全市提供发展的巨大财富。

  进入二十一世纪,盐湖开发的号角终于在茫茫戈壁吹响。2003年10月,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青海钾肥百万吨工程基本建成,格尔木市由此成为全国排名前列的盐化工基地。然而,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察尔汗盐湖的资源开发,始终没能摆脱仅仅提取钾肥的粗放型开发模式,大量的钠、镁、锂等伴生资源都被当作废料排放堆积。

  怎么能把这些伴生资源都利用起来?必须转型升级,走循环产业发展的路子。2005年10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列入首批13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格尔木地区盐湖中的各种资源开始得到有效利用。2005年底和2007年底,青海盐湖集团以氯化钾综合利用为主的一期项目和以氯化钠综合利用为主的二期项目先后开工建设。2013年,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全面开工。

  资源的深加工有了突破性进展,盐湖开始真正“活”了起来。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由于涉及盐湖产业的外部经济环境趋紧,国内原材料市场低迷,格尔木工业发展的这个“老大哥”遭遇了不小的挑战,产品出厂价格和企业利润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就在传统产业正处于爬坡过坎困难阶段的时候,格尔木的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异军突起。

  其实,早在“十二五”初期,为了确保经济持续绿色发展,富有远见的格尔木市就开始着手寻找新的产业突破口。在国家及青海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部署下,格尔木市将眼光紧紧瞄向了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它作为今后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

  和盐湖产业一样,格尔木地区发展新能源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最突出的就是日照资源。格尔木年日照时数在2800—3200小时之间,年总辐射量可达6600—7100兆焦耳/平方米,在全国排第二。

  2009年6月底,随着国电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格尔木新能源公司的成立和神光新能源公司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工建设,格尔木市新能源产业迈出了第一步。此后,格尔木市的新能源产业在当地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2011年底,格尔木市已经占全省新能源项目份额的43%。

  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继续着发展的步伐,更多的企业纷至沓来,120平方公里光伏发电园区的集中连片开发持续快速推进……至2015年底,格尔木市已实施光伏发电项目77个、装机容量2298兆瓦,产值超过20亿元,稳稳地占据了全省份额第一的位置。

  短短6年,从无到有,一座庞大的光伏城在戈壁滩上崛起。新能源产业,成为格尔木市经济发展的新角色、新特色、新动能。

  

  新能源这个“小兄弟”赶上来了,盐湖产业这个“老大哥”也不能落后。格尔木市提出,一定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坚定不移地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要升级,就得靠科技创新。格尔木市先后成功建立了国家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个科技平台,一项项科研成果,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今天,从万丈盐桥向东西两侧眺望,现代化盐湖化工企业蒸蒸日上的气势尽收眼底。

  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高技术化为中心,格尔木市已经串起了以“钾肥、金属镁、碳酸锂”为主导、以氯碱化工为配套的一条循环产业链。未来,格尔木市将力争形成钾盐产业、镁盐产业、锂盐产业、钠盐产业、氯碱/气煤产业等5大产业集群和1个综合服务中心、1个物流中心,环环相扣的循环产业将踏上新征途。

  而放眼光伏园区,“太阳城”也在谋划着更大的发展。到“十三五”末,格尔木市将努力建设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和千万千瓦级风电场,积极跟进新能源产业科技前沿,发展微风发电、风光互补、光热发电等产业,力争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超过100亿元,将格尔木打造成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

  “盐”与“光”,在历史与今天中碰撞,在大地与苍天间“串联”。

  一位“老大哥”、一位“小兄弟”,如今,盐湖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比翼齐飞,共同奏响了新常态下格尔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交响曲”、“二重唱”,相信在它们的拉动下,“十三五”期间,格尔木市经济发展的这驾“马车”,将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