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绝大多数企业的人效管理,都只做了50%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3-11-24 | 748 次浏览 | 分享到:

其次,要识别出核心人才仓。这要求我们能穿越队伍的熙熙攘攘,看到那20%的、能推动80%的北极星指标的人才群体。但问题在于,企业的人才有各大序列;每个系列又有各个层级;即使是同一序列、同一层级,在组织内的每个局部也各有分工;即使是同一序列、同一层级、同一分工,大家也有不同的能力水平……哪一群人是人才队伍中的“核心球员”?这方面,也别高估了HR们的识别能力。如果没有北森这类数字化HR系统的打标,人才识别就很难实现,即使有了数字化标签,大多企业也没有人才识别的算法。39岁一刀切不是诸多企业的常态吗?事实上,这并不是企业年轻化、锐意进取的表现,反而是企业无法识别人才,只能用年龄来粗暴汰换的证明。这一步也是绕不过去的,只有找到了人才中的“核心球员”,并在他们的身上做精准的选用育留,企业的人才队伍才会真正有灵魂,能成事。这意味着,HR们一定要拉着老板一起对人才队伍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这看似是人力资源职能,其实就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核心人才仓,企业如何推动北极星指标?仅仅凭借老板的战略口号吗?

  03 核心人效是最关键的战略

  其实,相比宽口径和核心人效,我个人更主张HR们关注核心人效,因为,这才是高端的战略,这才是HR们推动经营的真正舞台。表面上看,人力资源职能要支持业务战略,管理宽口径人效是简单直接的方式。如果我们把战略理解为在不同业务上的取舍、缓急、轻重,那么,确定人力资源的投放方式其实没那么困难,只要将老板的战略意图“翻译”为宽口径人效标准就好。当然,这种“翻译”也没有那么容易,绝大多数HR服务企业十年,还不清楚老板心里的人效标准;但这种“翻译”是有技术方案可以遵循的,通过一些框架式的方法,我们都可以把老板“逼”到一定的决策点,定下人效标准的指标和数字。深层里看,人力资源职能要支持业务战略,还需要进入到管理核心人效的境界。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要确定生意中的内核增长力,围绕这个方向投入核心人才,那么就必须关注核心人效。这类增长更有价值,更受到核心人才的驱动,核心人才仓的投放因此也更具战略意义。在这个方向上,确定北极星指标还相对容易,因为这个指标就是相对静态、单维度的。真正的难度是确定核心人才仓,并且对其进行持续的管理,因为核心人才仓是动态的、多维度的。在与老板共识出北极星指标后,就需要确定一二三级核心人才的(窄口径)人效标准,明确各类核心人力资源的投放。我们更要考虑到,由于三级核心人才之间有协作关系,是高度联动的,我们还要对其进行合理搭配,以一级核心人才的成长为主线,调整其他两类人才配置的节奏。而后,更应该基于人才队伍的配置节奏,设计配套的激励和赋能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优秀的、战略级人力资源工作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我们有没有让不同的部门、团队、员工之间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二是有没有相对于竞对产生田忌赛马的压制效果。而要做到这两点,都需要战略级的操盘能力,而这,就是HR们的舞台。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核心人效的管理应该是一种高端战略。说简单点,要打哪个业务阵地,老板指挥就好;但要打下这个业务阵地,还需要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优秀的战略能够让企业远远甩开竞争对手,但看到关键业务阵地的眼光其实不难复制,难以复制的是组织团队去打下这个业务阵地。核心人效,就是最关键的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