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昔日戈壁荒滩,今日“绿色明珠” 格尔木“风”“光”无限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5-08-06 | 8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04年,128户、407名各族当地牧民,毅然响应号召,告别熟悉的帐篷和草原,搬迁到420多公里外的格尔木市长江源村。从牧民到村民,身份变了,但守护山水的初心不曾改变。当地出台政策,优先安排搬迁群众担任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既让大家有了稳定收入,又能继续守护家园。

  每次进山巡护,少则三四天,多则一星期,管护员们骑着摩托车,带着干粮和氧气瓶,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穿梭。

  “现在巡护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白玛多杰指着墙上的生态监测系统说,“我们有了智能管护平台,安装了红外相机,管护员用手机就能上传巡护数据。但老一辈管护员还是习惯‘笨办法’,用本子一笔一画记下来,说这样心里踏实。”

  在巡护过程中,管护员要面对风雪、缺氧等恶劣自然环境,还要留意草场的变化、野生动物的踪迹以及是否存在垃圾污染。当看到曾经退化的草场重现生机,青草茂密如毯,成群的牦牛悠闲啃食,藏野驴、狼等野生动物频频现身时,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长江源村村民才仁扎队说,垃圾不落地已经成了全村人的生活习惯,谁要是在路边扔个塑料瓶,会被孩子们追着教育。在环保组织的带动下,村民们还学会了垃圾分类,把牧区和公路两旁的不可降解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收集起来,定期送到镇里的处理站。

  唐古拉山镇党委还组建了“邦吉梅朵”青年环保志愿者服务队,成员来自各个民族。

  “我们开展‘保护长江,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等活动时,各族群众都参与,大家配合得特别默契。”白玛多杰笑着说,“这些年争取到的生态治理项目,各族群众主动义务投工投劳,很多都能提前完成任务。”

  如今的唐古拉,雪山更洁,江河更清,草原更绿,各族群众像守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生态。

  站在昆仑山口回望,格尔木的绿色转型之路清晰可见:从风与光的利用,到储能技术的突破;从人才队伍的聚集,到民族团结的助力;从清洁能源的开发,到绿色算力的拓展,每一步都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这座戈壁明珠的华丽转身,证明了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更彰显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