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青海湖景区接待游客66.49万人次。随着“青甘大环线”全域旅游联动持续深化,青海湖必将凭借独特魅力,吸引更多游客慕名而来,成为生态旅游领域的全国典范。
在“立”与“破”间探寻新路
正值青海最美的季节,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卓扎滩村,粉墙黛瓦的乡村大舞台映入眼帘,“青山绿水山环水绕可堪休闲胜地,轻歌曼舞舞妙歌美真正幸福时光”的一副楹联格外醒目。
村党支部书记颜章东介绍,这副楹联包含了全村近两千名各族群众的共同期盼。如今的卓扎滩村庄美了、村民富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顺着乡间小路继续前行,远远就能看见雕刻着土族阿姑远迎贵客的幸福之门。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机械轰鸣的采砂厂,路基不平、坑坑洼洼,沙土满地。
2018年4月,在互助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卓扎滩村“两委”带领村民共同建设原生态风景园区。如今的卓扎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景区扩建至380亩(约25.33公顷),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每年人均纯收入2万元,景区年收入400余万元,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乡村旅游发展劲头正足。
海东市把旅游业作为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的支柱产业来打造,初步形成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黄河风情、田园风光为主的五大旅游品牌,“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金色名片日益响亮,“青藏首站”生态旅游目的地集散枢纽功能不断完善……
而这只是青海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产业,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地,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5年,青海重点围绕生态立省战略,以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发展乡村旅游和自驾旅游、推动旅游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打造“大美青海”旅游升级版。此后,“青海蓝、高原绿、江源美”成为青海省重点打造的高原生态旅游产品,青海旅游向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转变。
在“保护”与“发展”中打造品牌
“看了壮观的冰瀑,坐了观光车,走了‘云端’玻璃栈道。美丽风景随行,孩子走了两万多步都没觉得累。”来自湖北武汉市的游客薛敏在朋友圈分享了最近在西宁市湟源县宗家沟旅游景区游玩的感受。
神奇的山水、良好的植被和清新的空气,是宗家沟旅游景区的最大卖点。去年冬季,景区继续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以“生态旅游+绿色消费”为理念,推出“青海雪乡”和“北极光影秀”等游玩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吸引力。
不只宗家沟,青海的每一处风景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吸引着游客流连驻足。依托全省生态旅游资源,青海优化推出多条生态旅游带,加速形成“一芯引领、一环示范、多带串联”的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