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让高原文化绽放绚丽光彩 青海以深化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5-11-03 | 44 次浏览 | 分享到:

  谈及创作初衷,青海省博物馆馆长王进先表示,“青海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我们的目的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多元形式阐释历史,将静态展陈转化为动态体验,让更多游客留下来,深度感受青海的文化底蕴”。

  博物馆经济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给青海省博物馆带来更大客流量。“1月至9月,我们馆接待游客82.37万人次,已超2024年全年总量;文创营业额达468.7万元,较去年全年营业额增加80%。”王进先细数一个个数据,也在思考博物馆未来发展,“让文物走出深阁、融入现代生活,更要借助数字技术让游客能够‘走进’未开放的考古遗址,身临其境地感受先民在高原上的生活印记。”

  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青海文化产业正突破传统边界,从“分散发展”走向“集群集聚”,以“文化+”“旅游+”拓展发展空间,呈现出集群化、多元化、高品质的新态势。

  从“少人问津”到“大众共享”

  “这碗在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是古老的面条实物……”走进位于青海海东的河湟文化博物馆,讲解员王慧萍将源远流长的河湟文明向观众娓娓道来。

  在馆内,两面展示着374件彩陶真品的长墙,令游客目不暇接,不禁啧啧称奇。在这座以河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里,游客真切感受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团结奋斗、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图景。

  “河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形成的源流之一。河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鲜活见证,而我们这座博物馆,也是挖掘这部文明‘活历史’的富矿。”全程参与博物馆从筹建到落成的原馆长赵元杰表示,“人们在这里不仅能读懂海东的过去与现在,更能亲身感受河湟文化的温度与深度。”

  这座看似“小众”的博物馆,在网络点评平台上却收获了高分评价。“周末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参加社教活动,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王慧萍介绍。

  大美青海,其魅力远不止于壮丽风光,还在于它厚重多元的历史与人文。随着文化产业体系与文化市场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与游客将文化体验与消费,作为感知青海之美的新方式。更为可喜的是,文化惠民成果持续向基层延伸,让更多群众从中受益。

  一座座青绣工坊,让青海30多万名妇女实现“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

  “我最骄傲的,就是带着家乡的绣娘靠着指尖手艺就业增收,同时把青海刺绣带到国际舞台。”青海青绣产业数字化总部负责人、青海省刺绣行业协会会长苏晓莉亮出一组数据:140家企业入驻总部,培训绣娘1500人,孵化10家企业签订订单6万余件;31家省级青绣非遗工坊和60家培育企业,三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23亿元,直接带动5万多名群众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