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青海格尔木:横空出世莽昆仑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pmoa809fde2 | 发布时间: 2016-08-17 | 1099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就是格尔木。”60多年前,慕生忠将军率部行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滩,将铁锹往地上猛力一插。从此,格尔木这座城市横空出世,扬名天下。

从昔日茫茫戈壁到如今“半城绿树半城楼”,从荒凉的帐篷城到富“钾”一方的盐湖城,从骆驼运载到神奇天路,从“两路”精神到新时代柴达木精神,踏雪留痕,历史见证了新兴城市的发展轨迹;风雨无阻,格尔木人记录着艰苦创业的壮志豪情。

80多年前,在中央红军走完长征最后一程之际,毛泽东主席登上岷山峰顶,遥望巍巍昆仑,写下了著名的《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今天的格尔木,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在昆仑山下。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地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旧貌新颜,沧桑巨变,年轻的格尔木正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城市名片”,向世人续写雪域高原的传奇。

格尔木,建城的时间很短暂,成长的故事很绵长。

一个人——树起精神坐标 点亮高原明珠

“格尔木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的帐篷在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被誉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是这座城市的奠基者。

据《中国国情丛书》格尔木卷记载:“在西藏运输总队进驻到格尔木河西岸之前的1952年,居住在格尔木周围的人口只有825人,全部是少数民族牧民,而且东鳞西爪,居住分散。”当时,格尔木在地图上还被写着“噶尔穆”,只不过是柴达木盆地南缘地带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只有少数牧民偶尔游牧至此。

就是在财力匮乏、技术短缺、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慕生忠带着1200名筑路军民,靠铁锹、钢钎等极为简陋的工具,仅用7个月零4天的时间,在“生命禁区”打通了格尔木至拉萨的公路运输线,一个戈壁新城的建设和发展从此拉开了序幕。

走进为纪念慕生忠将军而建的将军楼公园,他当年办公生活过的二层小楼赫然而立,这是戈壁上方圆千里以内矗立起来的第一座楼房。60多年前,当西藏运输总队第一顶帐篷搭起时,筑路大军便成了格尔木的第一代居民。此后,又有数万将士从四面八方汇聚格尔木,挥洒青春和汗水。由此,格尔木也有“帐篷城”、“兵城”之称。慕生忠当年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边,“我们要住下来,当格尔木第一代居民。我们要在世界屋脊开辟一条平坦大道,在柴达木建设一座美丽花园。我们喜欢城市,但更喜欢自己亲手建造的城市。”

现如今,格尔木市民陆续搬进楼房新居,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农牧民危旧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有力进行。在格尔木市南郊长江源村,记者走进藏族小伙闹布桑周的家。这是一座充满民族风情而又有现代气息的二层小楼。它记录了长江源头生态移民的生活变迁。“过去父母在山上主要靠放牧为生,现在我们生活条件更好了,一家住进了‘小洋房’。”闹布桑周边说边露出爽朗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