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由于涉及盐湖产业的外部经济环境趋紧,国内原材料市场低迷,格尔木工业发展的这个“老大哥”遭遇了不小的挑战,产品出厂价格和企业利润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就在传统产业正处于爬坡过坎困难阶段的时候,格尔木的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异军突起。
其实,早在“十二五”初期,为了确保经济持续绿色发展,富有远见的格尔木市就开始着手寻找新的产业突破口。在国家及青海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部署下,格尔木市将眼光紧紧瞄向了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它作为今后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
和盐湖产业一样,格尔木地区发展新能源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最突出的就是日照资源。格尔木年日照时数在2800—3200小时之间,年总辐射量可达6600—7100兆焦耳/平方米,在全国排第二。
2009年6月底,随着国电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格尔木新能源公司的成立和神光新能源公司光伏电站项目的开工建设,格尔木市新能源产业迈出了第一步。此后,格尔木市的新能源产业在当地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2011年底,格尔木市已经占全省新能源项目份额的43%。
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继续着发展的步伐,更多的企业纷至沓来,120平方公里光伏发电园区的集中连片开发持续快速推进……至2015年底,格尔木市已实施光伏发电项目77个、装机容量2298兆瓦,产值超过20亿元,稳稳地占据了全省份额第一的位置。
短短6年,从无到有,一座庞大的光伏城在戈壁滩上崛起。新能源产业,成为格尔木市经济发展的新角色、新特色、新动能。
三
新能源这个“小兄弟”赶上来了,盐湖产业这个“老大哥”也不能落后。格尔木市提出,一定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坚定不移地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要升级,就得靠科技创新。格尔木市先后成功建立了国家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0个科技平台,一项项科研成果,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今天,从万丈盐桥向东西两侧眺望,现代化盐湖化工企业蒸蒸日上的气势尽收眼底。
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高技术化为中心,格尔木市已经串起了以“钾肥、金属镁、碳酸锂”为主导、以氯碱化工为配套的一条循环产业链。未来,格尔木市将力争形成钾盐产业、镁盐产业、锂盐产业、钠盐产业、氯碱/气煤产业等5大产业集群和1个综合服务中心、1个物流中心,环环相扣的循环产业将踏上新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