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做法有两个:一是发布库存指引,各基层企业严格执行,原燃材料、备品备件按需采购,产成品随行就市、以销定产。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库存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专职人员对库存量实行监管监控。
此外,我们的零库存不仅聚焦准时化生产,也聚焦资金层面应收账款的合理控制,力争实现零应收账款。
零库存管理理念的导入带来经营方式的极大改变。以煤炭采购为例,过去,部分水泥企业趁价格低位盲目采购大量原燃材料来节约成本,造成大量库存,占用庞大资金,由于原燃料市场价格涨跌难料,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
因此,我们确定了煤炭实时采购的做法,要求各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所需确定最小库存量,即买即用,使采购成本和库存管理成本降低,资金占用量减少,资金周转速度加快。
零库存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企业容易在库存和应收账款方面出问题,最终影响现金流。所以,企业宁可少赚一些钱,也不能库存过大。
点石成金的辅导员制
在联合重组的发展模式下,中国建材集团最大的管理难点在于成员企业众多且成长背景、管理基础、企业文化各不相同,要实现规范、高效、统一的管理殊为不易。
为此,中国建材集团推行了一种便捷实用的管理工法——辅导员制。所谓辅导员制,就是充分发挥集团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向新进入企业派驻辅导员,将先进的技术工艺、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通过直接有效的渠道复制到重组企业中,使重组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补齐短板,及早发挥潜力,产出效益。
首先是选拔和任用。辅导员都是技能高超的“管理高手、市场能手、成本杀手”,大多选拔自标杆企业。
其次是培训。通过培训,辅导员们会系统了解自身的工作任务和权责界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是组成辅导小组,派驻企业。辅导员小组一般由5位专家组成,分别负责工艺、控制室(主控室)、采购、市场、现场装备管理等事务。针对不同重组企业,辅导员小组构成也会相应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辅导员被派驻企业之后,不是要取代原有企业人员开展日常生产经营工作,而是帮助企业分析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在企业实现提升后就会有序撤出。
有人问,这些辅导员每月能额外拿多少钱呢?其实,他们除了日常工资,每月只有两三百元象征性的津贴。
辅导员制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辅导员有多高的待遇,而是我们给了辅导员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一些本来可能要在车间干一辈子的普通员工,因为做了辅导员,就可以跨越大半个中国,到另一个工厂传道授业、获得尊重,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