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型管理技术,凸显管理学的先进性与时代性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已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全球经济越来越呈现数字化特征。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为社会发展和组织管理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比如优化决策环境和丰富管理工具等,同时也为组织管理带来很多挑战,比如新技术发展的伦理、安全与应用边界问题。总之,数字经济逐步颠覆了传统组织管理的原则与方式,使过去一百多年来形成的管理理论的适用性与有效性都面临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面对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引发的新型管理问题,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管理学理论研究与创新方面处于同一起跑线。所以,建立管理学的中国学派,应当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大背景,开展新型管理技术研究:一是加强对新型管理技术应用方式的理论分析,尽可能发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在管理实践中的优势,提高管理效率;二是探索新型管理技术的应用边界,从商业伦理层面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持续发展,凸显管理学的先进性与时代性。
进一步完善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过去十余年来,以数据计量为基础的实证主义在管理学研究中占据主流,但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的脱节,使得唯计量的研究方法受到学术界与实践界的质疑。鉴于中国管理实践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简单的计量分析难以充分解释管理实践。研究中国企业管理问题,讲好中国企业发展故事,需要更多中国本土的案例研究。事实上,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本身没有优劣,只是不同类型的问题或者问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往往具有相应适配的不同研究方法。案例研究能够保障研究的针对性、真实性,管理学的中国学派的研究应坚持问题导向,摈弃唯实证主义,对管理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多采用案例分析,脚踏实地开展创新性研究,从动态变革视角进行多因素影响路径的探索,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活动,丰富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总之,建立管理学的中国学派应当回归本源,推进研究方法多样化和研究范式规范化,从“真问题”出发,深入“真现场”,总结中国企业管理的独特实践,升华并形成中国本土化管理的独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