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青海“风生水起”好图景 ——“两山”理念青海实践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5-08-13 | 63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风光富集”资源出发,以全产业链布局融合绿电溯源、储能调峰、智慧电网、算力协同等技术创新,最终构建起生态友好、技术领先、机制灵活的现代化能源体系。这一实践不仅为青海自身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澎湃动能,更为全国能源革命与“双碳”目标达成贡献了高原方案与产业链范本。

  生态协同:从“绿水青山”到“绿电金山”

  19颗水电明珠,串联起1314.24万千瓦的绿色脉搏,每年400亿千瓦时绿电点亮万家灯火。戈壁上绵延不绝的光伏,荒滩里徐徐转动的风叶,1915.59万千瓦新能源,在江源大地写下守护绿水青山的诺言……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十年拓荒,曾经的不毛之地长出“钢铁庄稼”,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沃土,既涌动着清洁电能,也守护着流域生态。

  就在“绿电”奔涌的同时,羊曲水电站迎来一群特殊的“住户”——300尾人工繁育的骨唇黄河鱼在此“安家”,开启全新的生命旅程。不久前,黄河公司成功攻克骨唇黄河鱼人工繁育技术,羊曲水电站鱼类增殖站顺利获得骨唇黄河鱼受精卵2000粒,孵化出鱼苗1100尾,最终培育存活鱼苗300尾,并顺利转入开口苗种培育阶段,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走进国家能源集团海南州共和西山片区生态公益林,去年新栽的8种不同苗木整齐划一,株距均等的树苗在起伏的坡地上铺展成绿色的棋盘。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共和公司积极推进国家能源集团海南州共和西山片区生态公益林项目的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62万元,建设规模509亩,分15个区,栽植各类苗木总计66070株。

  “板上发电,板下放羊,草长起来、羊肥起来,牧民的钱包更是鼓起来了!”绿油油的草地上,光伏和群羊交相辉映,大唐兴海大基地50万千瓦光伏项目经理陈涛指着光伏板下的羊群介绍。

  为积极响应青海省生态保护优先部署要求,大唐青海公司结合地方草场退化、沙化的实际情况和群众改善生活的需要,通过“上光下牧”的方式,探索出一条“新能源发展+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之路。

  “双碳”赋能:从“高原降碳”到“青海模式”

  碳达峰试点是加快绿色低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对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挥着重要引领带动作用。

  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批27个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西宁市成功入选,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进入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名单的省会城市。

  作为青藏高原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宁市创新开展“碳积分”示范项目,建成全省首家虚拟电厂,成立全省首家国有独资碳资产管理机构——青海碳汇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投运青海首个“源网荷储”低压交直流融合示范台区,加速构建绿色智算核心集聚区……这正是青海践行“双碳”战略的生动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