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氯化镁”生产基地·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欢迎您!      全国统一销售热线:400·887·6363
 扫一扫 手机站
全部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
    
“青字号”链通四海闯世界 ——青海“十四五”发展成就巡礼之四
来源:青海镁业 | 作者:qhgem | 发布时间: 2025-11-05 | 45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青藏高原的晨曦中,湟水谷地的青稞田泛起金浪,祁连山下的牦牛漫步在无垠草场,青海湖畔的油菜花海铺就金色地毯……这片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土地,因高寒、缺氧、洁净的独特环境,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农畜产品。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海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省委、省政府凝心聚力、系统推进,输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冷水鱼生产基地、国家级春油菜和马铃薯制繁种基地、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五大基地。“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输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284万吨,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田间地头的标准化培育到国际展会的惊艳亮相,从传统集市的零散交易到线上线下的全域流通,在农牧业奋进的“十四五”里,青海用生态坚守筑牢品牌根基,用创新实践拓宽输出通道,“青字号”农畜产品从高原深闺走向广阔市场,每一件高原臻品都承载着生态密码,在品牌建设与市场输出的征程中书写出动人答卷。

  筑基:以生态底色构建“青字号”矩阵

  青海的品牌故事,始于“生态”二字。这份高原独有的绿色禀赋,让近两年迅速崛起的“双冷产业”在“青字号”品牌矩阵中愈发鲜活。

  在湟水谷地的菜田里,冷凉气候与洁净的土地滋养出的西蓝花、生菜、荷兰豆等蔬菜带着高原新鲜的“绿意”奔赴粤港澳市场。标准化种植与全链条监管,让“高原冷凉”成为品质代名词,夯实了品牌信任根基。截至目前,青海培育出乐都紫皮大蒜、大通鸡腿葱等1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互助红菜薹、门源高原香菇等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75个农副产品拿下全国知名商标,“青字号”蔬菜从高原走向全国,知名度一年比一年高。

  在龙羊峡水库的澄澈水域中,青海三文鱼演绎着生态奇迹。优质的养殖环境与先进的养殖、加工技术,孕育出获ASC和BAP国际认证的优质产品。这里的三文鱼不仅畅销北上广深等40个省市,还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远销至俄罗斯、新加坡、日本、西班牙、墨西哥等15个亚欧美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出口创汇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出口额占全国三文鱼出口总额的97%。

  “双冷产业”加速发展的背后,是生态为基不断赋能的生动注脚。

  在青海,生态优先是前提:“十四五”期间,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覆盖面积连续五年超20万公顷,使用量均下降20%。推进草原有机监测,有机草原监测面积达3.4亿亩(2266.7万公顷),全省枸杞绿色有机认证面积1.33万公顷。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1337个,77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成功创建18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6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