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移动、传播信息。注意:选择渠道,对信息传达的效果,至关重要。
三 理解媒介、媒体和渠道的区别后,我们来聊聊信息。
什么是信息?北京今天很热,出门要记得防晒。我传递的想法就是信息。可以是关于天气的描述,也可以是一个建议。简单来说,信息是我想告诉你的消息或知识。你知道吗?信息有很多种类,书本、音频、视频、数据外,还有图片、符号、标志和政策文件等。很多公司很困惑,不知道该制作什么样的信息来吸引客户,怎么办呢?我想了一个办法,把信息按照场景分成四块:资讯、资料、知识、模型。我把热点事件、时事评论、公司快讯、社交动态、明星动向,还有各种来源不明的消息都称为资讯。这些内容充斥在朋友圈、微博和日常聊天中。它的价值相对较小,但数量很多,几乎可以归属到噪音列别中,我的处理方式是,除行业圈的热点新闻外,其他基本不看。因为,它很容易让大脑过载,没有时间思考其他事情。值得一提的是:资讯中,要分清事实、事态、观点、真理、不确定,这五个基本概念。某地发生一场大火、几月几日,某大会在哪召开等,这属于事实,是具体、可验证的时间或数据,两者缺一不可。事态,正在发生的状态。例如,某公司发布一款AI产品,导致多家SaaS公司影响;而观点,则是外部对某件事的看法,如,今天下雨因为气候变化。真理,是经过验证的事实和原理。关于不确定性,便是,尚未完全明确或无法验证的情况。例如,“明天是否会下雨”。大胆强烈地表达观点,不要怕出错,但要轻松持有,防止只看到符合自己观点的证据,忽略相反的证据。从公司角度来看,资料分为:案例、经验和文档。案例,具体的实验或数据验证,非常详细,且很有价值,但获取难度较高。经验,包括一些“如何做”的内容,比如操作指南、工具应用等。文档,与行业相关的调研报告。那么,问题来了:资料和知识最重要区别是什么呢?我认为,资料是公司原始信息和数据,没有经过加工,知识是经过加工后变成了方法,能被人理解和运用,这是最大差异部分。模型,也叫提炼出来的概念,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比如,大公司每年在传播时,常常会把一系列知识总结成一个公式,类似于FACT或5A人群。这些公式简化了复杂信息,便于传播和记忆。此外,信息类型在营销中还有很多细分。不过,明白这些基本类型,至少可以让你在传播场景下,读懂信息的类别,并把更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客户。说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开始时提到的问题:到底媒介决定了信息?还是信息决定了媒介?